脏腑学说主要是研究五脏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)、六腑(小肠、大肠、胃、膀胱、胆、三焦)和奇恒之腑(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)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。
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藏: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、奇恒之府,通称为脏腑。象:一指“形象”,即脏腑的解剖型态;二指“征象”,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;三指“应象”,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透过外在“象”的变化,以测知内在“藏”的生理病理状态,称为“从象测藏”。即“视其外应,以知其内脏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“脏腑”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,而是包括解剖、生理、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五脏:指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,一般笼统功能为“化生和储藏精气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六腑:指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膀胱、三焦,一般笼统功能为“腐熟水榖、分清泌浊、传化糟粕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奇恒之府:指“脑、髓、骨、脉、胆、女子胞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气血津液气、血、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。禀受于父母的精气,称为“先天之气”。肺吸入自然的清气,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,合称为“后天之气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气有推动、温煦、防御、固摄、气化、营养等作用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438.html
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、宗气、营气、卫气、脏腑之气、经络之气。
气的“升降出入”运动失常,称为“气机不调”。其表现形式有气滞、气郁、气逆、气陷、气脱、气闭等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觉有风险,请勿参与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