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,分之必有其合也,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,纷纷者各有所属,千头万绪,攘攘者自有其源。盖一本散为万殊,而万殊咸归于一本,事有必然者。且武事之论,亦甚繁矣。而要之,千变万变,无往非势,即无往非气,势虽不类,而气归于一。
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夫所谓一者,从上至足底,内而有脏腑筋骨,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。破之而不开,撞之而不散,上欲动而下自随之,下欲动而上自领之。上下动而中节攻之,中节动而上下和之,内外相连,前后相需,所谓一贯者,其斯之谓欤。而要非勉强以致之,袭焉而为这也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当时而静,寂然湛然,居其所而稳如山岳。当时而动,如雷如塌,出乎尔而疾如闪电。且静无不静,表里上下,全无参差牵挂之意。动无不动,左右前后,并无抽扯游移之形。洵乎若水之就下,沛然而莫之能御,若火之内攻,发之而不及掩耳。不假思索,不烦拟议,诚不期然而然,莫之至而至,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。盖气以日积而有益,功以久练而始成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观圣门一贯之传,必俟多闻强识之后,豁然之境,不废格物致知之功,是知事无难易,功惟自尽,不可躐等,不可争遽,按步就步,循次而进,夫而后官骸肢节,自有通贯上下表里,不难联络,庶乎散者统之,分者合之,四体百骸,终归于一气而已。王芗斋生前经常讲:“气生于骨而连于筋,血是气之海,肉是气之囊”。这句话在“要论四”也有论述,岳飞在“要论五”中提到人得五脏以成形,即由五脏而生气,生气之事,名为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是也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王芗斋先生的练习方法是站桩功,双手双脚心要扣,本心要扣,胸背宜圆,胸窝处微收,“顶扣”即项、背上顶,下鄂微收。再加上正确的间架与一些比较宜放松的意念活动。(大成拳、意拳各位名师都有详细记录,兹不赘述)。此种练气的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完全可以达到气血充盈,精力旺盛,感觉浑身是劲。桩功,可求出此种力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自挣力在人体不动的情况下可以使人体产生力量,这种力量在外形上看是不动的,可是在身体里边动荡非常厉害。横力、竖力变化无穷,好似翻江倒海,王芗斋先生称此法为“静中求动”,有了静中能动的功夫,再求“动中求静”,就是在做动作的情况下使每个动作可分成无数个不动的点,每个不动的点都有力连起来就是一个动作,就是“动中求静”。在不动中求出有力是“中力”,王芗斋先生经常讲“持环得中,以应无穷”,“起是横、落是顺”,也是在具备中力的条件下才能做到的。“守中、用中、夺中”,“虚实、实虚得中平”,讲的都是得的中力,此种力是中国古代武术,和其它一切运动的区别,只有用中国古代武术的训练方法才能求得此种力,而别的运动是无法获得这种力的,这种力是中国古代武术独自占有的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通过“伸筋”使全身各关节,各部位互相产生争力,内外相争,有内争力,外争力,这老先生称为内、外牵挂。有了内外的争力,三节自然就有力了,三节有了力量,人体自然也就整了。王老先生生前特别强调整体训练,得整劲实际讲的就是三节。人体关节很多,部位也很多,力是一个关节、一个关节练出来的,是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练出来的,久练才能使全身关节与部位得力,关节与部位全得着力了才能叫明了三节,全身各关节各部位全得着力了,也就自然三节合一了,通常人们说的“整了”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“气生于骨而连于筋”,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连接在于筋,王芗斋先生生前特别注重筋的锻炼,只有把筋练好了才能力通三节。练筋也叫伸筋,“筋伸骨自缩”,锻练筋骨是中国古代武术独有的训练方法,是我们千千万万个老前辈用几千年实践经验摸索出来的锻炼方法,它是中国古代武术与其它运动本质的区别。如果单纯的筋骨放开而肌肉不松的话,那就是僵直,属于拙力了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做到松开并不容易,要松肌肉首先“心”必须空,心空则体松;要放开筋骨,意必须要紧,意紧则筋骨开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练拳站桩只有筋骨放开,肌肉松弛,才能气血通畅;身体中正;呼吸自然顺畅;才可能周身如弹簧,炸力连绵不断。文章源自441317号-https://441317.com/611.html
王老先生经常讲“拳打三节不见形,若见形影不为能”。什么叫“拳打三节”?拳打三节就是练拳时一动一静能做到三节都有力,拳打三节不是指的外形,而是指全身每个关节,每个部位都有内力。既然三节都是内力,自然就不见形了,所以叫“拳打三节不见形,若见行影不为能”。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觉有风险,请勿参与!

